土建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为了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效益,依托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成立了浙江大学土建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原有实验项目的提升和拓展,进一步整合实验资源、凝练实验项目,逐渐形成了五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涵盖了以土建类工程力学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防灾与监测、工程规划与管理及创新设计与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配合常规实验和工程实践,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认知和动手实践新的实验环境。中心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建设:
全方位全过程受益。虚拟仿真中心面向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交通工程、工程力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为主的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在38门课程中开设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可以利用远程信息化实验平台和校内发达的互联网络,随时随地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利用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创新活动,扩大和国内外学生的交流;可以利用“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创新实践基地”,自主开展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使虚拟仿真教学贯穿整个培养环节。
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近年来,随着紫金港新校区建工试验大厅的建成投入使用,学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科研试验平台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拥有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空间结构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试验平台以及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国家水科学科普基地等实验教学基地。开发研制了多功能离心机、边界层风洞、大型地基与边坡试验槽、全方位空间节点加载装置、风浪流水槽、管网卫生学模拟装置、高性能材料与疲劳控制试验装置、环境水力学试验装置等先进科研装备。上述科研试验平台和实验教学基地,为土建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科研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大量的科研项目也及时地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即时融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土建类实验教学带来的革命性的手段,从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流体力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的开发推广,到本世纪初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全面导入,到如今的高性能云计算和互联网远程控制协同实验等等,实验中心都能即时掌握土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争取资源积极导入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使学生面向社会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验中心正在建设的BIM实验平台,将综合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计理念和手段上充分感知土建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带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