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简介

发展历程

来源:内容管理员   发稿时间:2021-1-6 14:17:00

自1927年建系88年来,实验中心历经初创期的艰难和辉煌、院系调整后的新生和文革的坚守、改革开放后的复苏和探索、院系重组和新校区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期间无不凝聚了浙大建工数代人的努力,成就了今日历史底蕴深厚、教学教育理念新、软硬件条件优越、覆盖专业门类多、开放共享程度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的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基地。

初创期(1927-1949)。浙江大学学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顺应辛亥革命后国家建设之迫切需求,1927年创建了以土木工程等为代表的浙江大学工学学科,当时建有测量仪器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基础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技能培训提供了初步的条件。

新生期(1949-1978)。浙江大学1946年回迁杭州后,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购置了材料万能试验机等基础设备,在当时的华东地区属于最先进的设备之一,后又逐步建设了土力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施工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实验设备和设施基本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复苏期(1978-1998)。改革开放后,土建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验室建设等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提升,新建了结构试验大厅、水利试验大厅以及建筑物理楼等实验设施,利用世行贷款等专项资金购置了先进土工试验仪器和小型计算机,结束了80年代初期的手摇计算机时代,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和计算机编程的上机实习,计算机仿真模拟开始悄然地改变着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九五”211工程的资助下,建设了CAD实验室,配置了上百台微型计算机以及输入输出设备,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实验室之一,为“设计”这种高度虚拟的创造活动增添了高效的仿真手段。另一方面,以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契机,和计算机系等单位合作研发了流体力学CAI实验教学辅助系统,是国内第一套多媒体实验教学软件,曾获国家教委工科组CAI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里程碑式的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

发展期(1998-至今)。1998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建筑工程学院整合组建了土木工程学系、水利工程学系、建筑学系、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设有土木、水利、建筑、规划四个本科专业。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科研装备,教学实验条件等也有了根本的改变,目前拥有设备资产1.8亿元(其中教学设备4000万元),实验室空间2万5千平米,4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55台套,1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6台套。另外,引进教学和专业软件百余种,大量通用和自主研发的工程设计与计算软件开始应用到教学之中,在理论课中导入老师演示为主的虚拟型实验,在实验课中导入学生操作为主的虚实结合型实验,真正实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2003年成立了院级实验中心,是浙江大学和国内同类学科最早建立的院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平台。十多年来,实验中心积极开拓,锐意改革,完善和实施了一整套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引进博士等高端实验技术人才,开展了以自主研发教学科研装备为主要内容的重要创新活动,为高效利用科研和教学实验资源、完善虚拟仿真和实体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